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紅潮的出現為自然現象。
吐露港和赤門海峽及企嶺下海昨今兩日(11日及12日)先後出現2宗紅潮。政府跨部門紅潮工作小組表示,2宗紅潮目前仍然持續,迄今並無收到相關的魚類死亡報告。漁護署已提醒鹽田仔、鹽田仔東、榕樹凹及老虎笏魚類養殖區養魚戶留意魚排情況,並適時增氧。
漁護署人員昨日在吐露港發現首宗紅潮,包括鹽田仔及鹽田仔(東部)魚類養殖區,並於今日在赤門海峽及企嶺下海另一宗紅潮,包括老虎笏及榕樹凹魚類養殖區發現。其中,吐露港的紅潮由Vicicitus globosus和赤潮異彎藻組成,而赤門海峽及企嶺下海的紅潮由Vicicitus globosus組成。
根據外國文獻,Vicicitus globosus可破壞魚類的呼吸系統,而赤潮異灣藻可產生神經毒素和會破壞魚鰓,能導致魚類死亡。Vicicitus globosus則較少於本港水域出現,而赤潮異灣藻常見於本港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