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蝴蝶物種創18年新高 酷熱天氣改變出沒周期

2023年06月15日 11: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氣候變化影響蝴蝶出沒模式。
環保團體綠色力量公布最新「節氣觀蝶調查」結果,比較本地蝴蝶物種和數量與節氣的關係,了解蝴蝶出沒模式的變化。最新一年結果(去年2月立春至今年1月共24個節氣),於城門郊野公園和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兩個蝴蝶熱點,錄得自調查以來最多蝴蝶物種,共128種,較過去17年平均值高出9%,蝴蝶個體數量則錄得逾4,800隻。調查又發現,無論是蝴蝶物種、個體數量,以至出沒模式,近年亦有明顯改變,估計是受全球暖化影響,料對本地整體生態長遠會帶來負面影響。
綠色力量助理高級教育及項目經理游靜賢指,蝴蝶物種數目自2005年以來呈上升趨勢,最新調查再創新高至128種,首次錄得4種蝴蝶,包括青園粉蝶、白襯安灰蝶、珍灰蝶和娜生灰蝶,前3者是香港近年新紀錄物種,均屬熱帶地區蝴蝶。游指,隨着全球暖化,本地近年錄得愈來愈多原屬熱帶地區的蝴蝶,令本地蝴蝶物種數目持續增加。此外,本地蝴蝶的出沒周期亦見明顯不同,以本港5種常見的鳳蝶為例,以往有穩定的出沒規律,一般每年會有3次高峰,分別是春分(3月下旬)、芒種(6月上旬)和霜降(10月下旬),均會錄得大量個體數量。
惟隨着全球暖化,近5年鳳蝶出沒周期已出現變化,鳳蝶早於雨水(2月下旬)開始羽化,提早活躍,整個春季維持在較高水平;第二波高峰則由芒種推前至小滿(5月下旬);而過去於霜降的第3波高峰,近年亦因夏秋季錄得的鳳蝶數量趨向平均而變得不明顯。游指,鳳蝶一直是本地植物的重要傳粉者,其出沒模式改變會對本地植物傳粉和結果有重大影響,當植物正值花期,期間的鳳蝶數量卻大幅減少,植物成功傳粉和結果的機會將會減少,最終更可能影響以果實為食的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游認為,這種物候上的錯位將會對環境造成衝擊,需要緊密監察,有關當局亦應盡早作出適當措施,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