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催谷生育措施被批無目標 港府辯稱冀逆轉出生率跌勢

    新聞觀看次數:24k
    香港時間
    2023年10月26日(四)
    17:01更新08:17建立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出生率創新低,政府昨日(25日)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措施鼓勵生育,包括一筆過發放2萬港元「新生嬰兒獎勵金」及新生家庭優先上樓等。有關生育政策不設績效指標(KPI),被批評沒有目標。政府今日(26日)透過電台聯播節目表示,措施考慮過不同國家實踐經驗,對推動生育有影響和導向性,但真正決定生育是父母,本港生育率正不斷下跌,最新夫婦平均子女數目只有0.9人,當局希望措施可逆轉生育率的下跌趨勢,回復至2.1人的生育率。
    政府續稱,大眾通常焦點放在生育獎勵金,但措施清晰告訴市民政府鼓勵生育,例如優待上樓、醫療輔助等措施,讓家庭做決定更容易。現時「追時間追結果」,生育有很多個人元素,也要尊重父母,強調政府政策影響力的比例是不確定性。至於在職婦女遇到的生育壓力,政府表示鼓勵公司作家庭友善政策,在諮詢期間,很多企業表示如有政府政策導向,對他們實施有關政策有幫助。被問到會否給予公司資助讓公司實施友善措施,政府指財政要「用得其所」,相信很多公司有社會責任,照顧自己員工。
    對於有父母帶小朋友移民離港,被問到如何說服他們留港,讓他們對香港有信心,政府指,離港有不同理由,而且移民是「競爭比較」,未必代表對香港沒有信心,又指香港「有出有入」,現時人口有750萬,政府施政目標為讓大家對香港有希望,雖然現時有很多風險,如環球經濟壓力、息口上升等,又指香港有國家和國際優勢,香港也有開拓新興市場,如東盟國家。
    市民陳小姐表示自己剛剛有第四個小朋友,發現自己不能受惠任何措施,又指身邊很多家庭移民外地。政府表示政策落實一定會有人在落實之外,指內部有討論落實時間,但難以照顧所有人,而今次是政策導引,因此決定「坐言起行」,在宣讀施政報告當天落實。
    市民梁小姐認為鼓勵生育政策應考慮不同階層的反應,基層如少數族裔生育或會增加公屋等社會資源的需求,建議按人口比重實施。政府回應稱,政策針對香港永久性居民,也是宏觀性措施,難以針對某部分群體,又指如果是香港共同家園一分子,便要公平對待,種族融合是另一個範疇,也有措施針對少數族裔融合。以前「兩個就夠晒數」的政策導向深入民生、而現階段政府鼓勵生育,指生育率「愈多愈好」。
    市民陳先生則表示鼓勵生育措施出發點雖然好,但中產難以享受福利、壓力愈來愈多,又指擔憂有部分人為領取福利而生育,而改善生育需要有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成效。政府回應表示,生育政策有很多因素影響成果,要尊重家庭決定。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