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涉龐大開支卻未減公院負擔 政府沒計劃為公僕購醫保或派醫療券

    新聞觀看次數:4.8k
    香港時間
    2024年01月17日(三) 10:4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指無論購醫保或派醫療券,部分公務員仍會「回歸」公院服務。
    外界有聲音批評公務員佔用公營醫療服務,要求政府代為購買醫療保險,甚至是向公務員派發醫療券,尋求私家醫療機構服務,但當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指出,由於保費高昂和有限制,以及醫療券用盡後,公務員仍會選擇公營服務,由於兩者牽涉龐大開支,以目前的政府財政狀況,故沒計劃推行該等措施。
    根據《公務員事務規例》,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可免費享用衞生署或醫院管理局提供的非住院醫療服務或只須繳交較低的收費。
    公務員事務局提交立法會保障公務員、退休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福利相關事宜小組委員會的文件指出,去年10月曾提交小組的文件曾闡述本港法定機構向員工提供醫療福利的概況,文件內選取了3個分別提供 高、中、低級別醫療福利的法定機構作為例子,並臚列了有關 保險計劃的保障範圍。
    根據上述例子,提供中級別醫療福利保險計劃的保費為每人每年約8,000港元,若以此保費水平作粗略估算,為57萬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購買團體醫療保險每年支出高達 45.6億港元,但實際的財政支出遠超此數,因為有關法定機構僅為在職員工及家屬投保,即保險涵蓋的人士一般不會超過65歲。而現時約57萬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中,有約39%為退休公務員及其家屬。由於長者的保費會較高,若要為所有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提供同等級別的醫療保險,保費將會相當高昂。
    至於採用發放津貼的模式資助合資格人士自行購買醫療保險,視乎資助金額,相關開 支或會較由政府購買團體醫療保險為低,但任何保險計劃均有其限制,假如政府投入大量資源購買醫保或資助公務員購買保險後,他們最終仍要「回歸」公營醫療系統接受治 療,投入的巨額公帑將得不到相應的效果,不但未能有效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相關開支亦難以符合成本效益,加上保費每年也會增加,幅度難以預計,當局不可不考慮政府的財政承擔能力及有關建議的可持續性。
    當局亦收到意見認為考慮向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派發醫療券,該他們可自行尋求私營醫療服務,包括大灣區的醫療服務,或藉此購買內地醫保計劃。單從財政支出考慮,假如以現時政府向合資格長者提供每年2,000港元醫療券金額作粗略估算,每年支出高達11.4億港元,以上估算仍未計及所涉及的行政開支。此外,除非醫療券金額較高,否則用畢整筆數額不菲的醫療券後,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仍會使用醫管局服務,對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的效用十分有限。
    當局認為無論是購買醫保或是派發醫療券均牽涉巨大的財政開支,而服務範圍有其限制,不能全面取代由醫管局或衞生署提供的醫療及牙科服務,故政府沒有計劃購買團體醫療保險、提供津貼購買醫保或提供醫療券。
    此外,當局計劃透過正在興建的香港首間中醫醫院為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提供中醫藥 服務。在公私營合作模式營運的醫院為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提供中醫藥服務是一項新的嘗試,當局稱會繼續與醫務衞生局商討相關細節。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