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調查指東涌河原生魚種續跌 環團促港府打擊非法排污

    新聞觀看次數:4.7k
    香港時間
    2024年04月28日(日) 15: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東涌河河口的原生魚類物種呈下降趨勢。(綠色力量提供)
    1/3
    東涌新市鎮正在擴展,有環保團體調查發現,東涌河下游和河口的原生魚類物種數目呈下降趨勢;又指東涌河下游地區棕地及鄉村式發展持續帶來污染,令水質變差。團體今日(28日)促請港府建立以保育本地水生生物為基礎的水質指標,並主動巡查非法排污活動。
    環團綠色力量在2018年至2023年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工程開展前後共進行7次濕季魚類調查,發現於東涌河河口範圍錄得的原生魚類物種,由工程前的19至33種,跌至工程期間的13至16種,大約跌40%;而在東涌河口接讓西河下游河段範圍,物種則由10至12種,跌至錄得6至9種,跌幅亦近30%,反映整體河道生物多樣性下降。
    綠色力量高級保育經理呂德恒表示,雖然魚類調查範圍並無與工程內河道範圍重疊,但原生魚類物種減少似乎仍受影響。估計由於工程平整土地時需移除植被,令表土容易藉雨水等進入河道,並在下游位置沉積,從而改變河道微生境,令魚類減少。呂又指,過去兩年曾多次發現下游出現水污染事件,相信非法排污亦令魚類減少,促請當局在工程進行時嚴格做好保育措施,並盡快完成工程,以及主動巡查東涌河附近範圍的非法排污活動。
    另外,團體就最新東涌河水質調查發現,源自大東山的支流「東河」有較多鄉村式住宅發展和棕地作業,而下游水質持續惡化,尤其生活、工業污水污染物的氨氮(Ammonia nitrogen)及磷酸鹽(Phosphate)濃度升幅較源自鳳凰山幹流、較少發展的「西河」為多。因此團體相信附近村屋和棕地廢水污染嚴重損害東涌河生態。
    綠色力量擔心污染情況隨着更多的發展而嚴重,促請港府效法內地和外國做法,因應本地水生物情況制定水質指標,以便有效監察水質對河流生物的影響。
    東涌河一段下游河道因工程需要而改道。(綠色力量提供)
    綠色力量水質調查發現東涌河污染物濃度逐步上升。(綠色力量提供)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