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脊髓炎可致失明及癱瘓 新藥物減少副作用及復發風險

2024年06月14日 13:5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陳灌豪(圖中)指,視神經脊髓炎患者5年內復發率有9成4。
嘔吐、視力模糊及手腳麻痹,或許與一種罕見病「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有關。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灌豪表示,視神經脊髓炎有機會導致失明和癱瘓,甚至有生命危險;女性為高危人士,患病比率多男性10倍。大部分患者於中年發病,平均發病年齡為39歲。有專科醫生表示,此病復發風險可高達9成。有新型生物製劑治療經研究證實能大幅降低復發風險,將患者的殘疾風險減至最低。
陳灌豪醫生指,視神經脊髓炎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錯誤把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細胞,當作入侵者進行攻擊,尤其是患者的視覺神經和腦脊髓神經,引致受損及發炎。病徵包括視神經炎引致的視力下降及缺損、脊髓炎造成的下肢或四肢癱瘓、身體發麻、神經性疼痛等。病情嚴重者可致失明、癱瘓,甚至死亡。
陳灌豪醫生指出,視神經脊髓炎患者5年內復發率有9成4;復發間隔中位數只有短短10個月,即一年內有機會要面臨2次。而每一次復發,均會增加患者的殘障程度。由該病引致的脊髓炎患者,76%未能完全康復。若未接受適當治療,超過6成患者會於5年內失去視力,亦有一半患者需使用輪椅。
陳灌豪醫生表示,現時有口服類固醇藥物、口服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治療方案,仍有3至5成患者會經歷復發;而且均會帶來不同副作用。尤其類固醇藥物,會影響患者抵抗力、容易造成細菌感染、骨質疏鬆、白內障、 糖尿病、體重增加和高血壓等。
不過現時有新型治療,可有效減低復發率。新型治療大多為生物製劑,包括補體抑制劑(Complement Inhibitors) 及 IL-6 抑制劑(IL-6 Inhibitors)。研究顯示,使用補體抑制劑後可降低 98.6%復發風險,年度復發率為0。而使用後者,則可降低超過一半復發風險,年度復發率為0.09。兩種藥物耐用性良好,大多患者能持續接受治療。患者使用新藥進行治療,亦可避免復發帶來的風險,亦毋須進行血漿置換,免除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