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罕見病下腫瘤不絕 患者服縮細藥物月使12萬 葛珮帆促納名冊

    新聞觀看次數:5.8k
    香港時間
    2024年09月24日(二) 15: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希佩爾-林道病患者體內會不斷出現腫瘤,只能無止境開刀。(伍萬庭攝)
    1/2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希佩爾-林道病」(簡稱希林氏病、VHL)是其中一種罕見病,其遺傳性高達5成。患者體內會不斷出現腫瘤,只能無止境開刀切除,身心飽受煎熬。香港有百多名VHL患者,其中有約20人符合資格,可透過服用藥物,令腫瘤縮小,免卻開刀風險。不過,由於該藥仍未納入藥物名冊,病人若要用藥,每月要支付近12萬港元。香港罕見疾病聯盟聯同多名專科醫生及議員,促請當局將VHL的「救命藥」納入藥物名冊,解決病人「有藥無錢用」的苦況。
    議員葛珮帆認為,VHL令患者非常折騰,由於經常要做手術,甚至有病人無法從事正常工作,要靠散工維生。她已去信有關部門,促請將VHL藥物納入藥物名冊,又表示會爭取壓縮新藥納入名冊及安全網的流程,務求盡快為病人提供所需藥物。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胡日明指,VHL的出現是由於染色體基因突變,引致器官形成腫瘤的風險增加。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約26歲,常會於腦部血管、中樞神經血管或腎臟出現腫瘤,令其腦出血、癱瘓、腎衰竭等風險增加。目前的主要治療方式是進行手術切除腫瘤,不過即使切除後亦不會減低患者再度生瘤的風險,令他們要反覆地做手術。他又提到,雖然VHL遺傳性高達5成,惟亦有兩成患者因突發病變而染病。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王俊威表示,VHL患者要經常覆診,若腎臟長出腫瘤,則會增加腎衰竭的風險,增加醫療負擔。目前的VHL新藥經證實能有效將不同部位的腫瘤縮小,減低治療成本及手術對病人的影響。
    病人吳先生現年72歲,於1987年首次病發,但當時私家醫生就未能認出他患上VHL,事隔近30年後才正式確診。連同他本人,他的家族中已有5名VHL患者,其次子更因病去世。去年11月,他獲告知可試用新藥,並試用了4、5個月後,腫瘤有所縮小。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長曾建平認為,香港罕病患者有「三難」,診斷難、治療難、用藥難。雖然VHL藥物有效控制腫瘤,但價格高昂,希望醫管局能盡快將該藥納入藥物名冊及安全網,讓患者得到適切治療。
    葛珮帆表示已就VHL藥物致函有關部門。(伍萬庭攝)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