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國家衞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周四(27日)公布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這些標準主要聚焦民生關切和產業發展需求,標準之間相互銜接,協同管控食品安全風險。當中包括不允許再使用「零添加」等用語,預包裝食品強制標示致敏訊息、推薦標示「消費保存期」,同時引導消費者減鹽、減油、減糖等。
截至目前,內地累計發布1,66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含2萬多項指標,涵蓋全部340多種食品類別。今次公布的標準與公眾日常消費的乳製品、肉製品、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嬰幼兒輔助食品、食品添加劑、消毒劑等密切相關,從推廣食品數碼標籤二維碼,到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避免誤導消費者;從保質期標示更直觀,到營養標籤更易讀;從要求強制標示致敏物質,到配套一批檢驗方法標籤。標準以強化全鏈條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為目標,將進一步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
與民眾日常選購食品息息相關的是兩個關於食品標籤的新標準,均設置兩年過渡期。其中《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實施後,食品標籤上將強制標示致敏物質,日期等內容的標示也將發生重要變化,包括保質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標示。此外,內地在國際上率先推廣應用食品數碼標籤,讓消費者可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掃描二維碼獲取食品標籤訊息。
至於新修訂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強制標示的營養素範圍擴大、增加提示語等,以此來引導食品產業營養化轉型和居民飲食的健康消費。新標準將強制標示的營養素範圍由「1+4」,即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擴展為「1+6」,增加的兩項是糖和飽和脂肪(酸),方便消費者根據個人需要選擇消費,控制能量和脂肪、糖等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