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哈爾濱亞冬會是年度盛事。(中新社圖片)
中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計算機病毒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周四(3日)發表報告,指今年2月7至14日舉行的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賽事訊息系統,遭境外網攻逾27萬次,攻擊源大部分來自美國,在賽事網絡安全保障團隊努力下,這些網攻未能對賽事造成嚴重影響。
根據「2025年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賽事訊息系統及黑龍江省內關鍵訊息基礎設施遭境外網絡攻擊情況監測分析報告,相關統計數據表明,賽事期間各賽事訊息系統、黑龍江省域內的關鍵訊息基礎設施遭境外大量網攻。在1月26日至2月14日期間,亞冬會賽事訊息系統遭境外網攻270,167次,網攻數量呈波動性增長態勢,2月7至13日攻擊次數顯著增高,其中2月8日達到峰值。其中,受攻擊次數最多的3個系統分別為賽事訊息發布系統、抵離管理系統和收費卡系統。從1月26日開始,網絡安全保障團隊啟動聯合研判和應急處置工作,對判定為高危的境外攻擊源IP位址實施封禁。
被識別出的攻擊中,170,864次來自美國,佔63.24%;其次是新加坡佔14.97%、荷蘭佔4.95%、德國佔2.47%、南韓佔0.47%。據統計,亞冬會期間共封禁12,602個高危惡意IP位址。而在1月31日至2月14日期間,針對黑龍江省內關鍵訊息基礎設施實施的網攻主要源自美國及其盟友國家,攻擊次數最多的依次為荷蘭、美國、泰國、澳洲、英國。美國有多個IP位址網攻黑龍江省關鍵訊息基礎設施,單個IP位址的攻擊次數少於荷蘭IP位址,但攻擊總次數則相對較高。
報道提到,中國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今年初披露的關於美國情報機構針對中國大型科技企業機構的網攻事件調查報告指出,美國頻繁使用位於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雲主機作為跳板機或發起攻擊的傀儡主機。網絡安全保障團隊詳細分析回溯攻擊來源,高度懷疑此次涉亞冬會期間相關賽事訊息系統和黑龍江省關鍵訊息基礎設施遭到的網攻具美國政府支持的背景。該中心強烈譴責這種針對重大國際民間交流活動的惡意網攻,並將惡意攻擊細節提交公安機關。
中國外交部同日對報告曝光的惡意網絡活動表示嚴重關切,報告再次表明,中國是網攻的主要受害國之一,此次亞冬會期間,美國及其個別盟友是對中國發起網攻的主要來源。中方敦促美方採取負責任的態度,多反躬自省,少污衊抹黑,中方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保護自身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