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近年不少華人購買日本寺廟。圖中寺廟位於京都。(Getty Images圖片)
內地社交平台近日充斥着日本寺廟買賣的廣告,聲稱數百萬人民幣便能買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寺,部分廣告更標榜買寺廟有助移民。然而,早年在京都有寺廟出現交易糾紛,最終導致買家血本無歸,有早年移居日本有人認為,這百分百是騙局。
日媒報道,日本全國去年上半年共有147座寺廟完成所有權變更,其中約35%買家來自中國。有大阪宗教法人中介表示,寺廟神社出售有兩種情況,一是住持因負債或陷財困,二是後繼無人。隨着少子化與高齡化加劇,日本18萬家宗教法人中超過4,000家處於「休眠狀態」,7,000家因無人繼承面臨出售。有內地女富豪曾考察日本各地10多家寺廟,價格介乎1,000萬至3億日圓(約53萬至1,600萬港元),她尤其鍾情帶有墓地的寺廟,因新墓地法事頻繁,收益更多。
此外,宗教法人代表因被視為「社會貢獻者」,在日本申請永居或歸化時,比普通營商者更具優勢。但警方和稅務部門特別關注宗教法人是否存在虛假活動和非法交易,一旦發現不合法要求,當事人不僅面臨巨額罰款,簽證也會被吊銷。有早年移居日本、現從事短租民宿和長租公寓買賣的人稱,針對華人的日本寺廟買賣生意多是投資騙局,寺廟和宗教法人是給大企業避稅用的,靠買寺廟、做宗教法人取得經營管理簽證是交「智商稅」;又指在各種投資項目中,惟有寺廟對於普通投資者「100%是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