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指高濃度污染會影響肺功能。
沙塵暴襲港下,環保署預測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或會達「嚴重」水平。有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指出,由於空氣污染物較多的大粒點的PM10,不容易進入肺部的氣泡,因此對一般人的健康風險未必太嚴重,但患心肺疾病的人士影響較大,因為污染物仍會對肺部構成壓力,建議市民留在避免在室外做劇烈運動,亦要小心沙塵吹入屋。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向東網表示,是次沙塵暴集中在北方地區,現時隨着氣流南下,本身已相隔一段距離,相信空氣污染物濃度已減少,沒有北方那麼嚴峻,而是次空氣污染物集中是沙塵等的PM10污染物,雖然能吸入及刺激肺部,影響上呼吸系統,但不會如更細粒的PM2.5一樣滲透到肺部和血液中,因此對一般人的禍害不太嚴重。
不過,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要比較小心。他提到,高濃度污染仍會影響肺功能,構成壓力,所以相關人士在空氣污染嚴重期間要盡量避免室外劇烈運動。至於外出時戴口罩會否有幫助,梁指出一般外科口罩難完全過濾灰塵,未必有用,但N95等特別口罩阻隔效果雖較好,但有機會影響正常呼吸,對肺部構成負擔,長期使用亦有機會影響,因此更應盡量留在室內。
而即使在室內,市民亦要小心大風會將沙塵吹入屋,應關掉較當風的窗,但仍要保持一定空氣流動,而沙塵較易沉澱,因此市民可在打開一點點較不當風的窗,亦可使用空氣過濾機。
環保署網頁指出,可吸入懸浮粒子或PM10為直徑10微米以下的粒子,可深入人體肺部,對健康造成多種影響,尤其是呼吸及心血管系統疾病,包括增加呼吸病症狀,例如呼吸道不適、咳嗽或呼吸困難;肺功能減弱;哮喘惡化;引發慢性支氣管炎;損害心血管系統。而心臟病或肺病患者、兒童及長者最易受粒子污染影響。另有研究又顯示,直徑2.5微米或以下的粒子(即微細懸浮粒子或PM2.5),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