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議員建議當局向僱主提稅務誘因,鼓勵為65歲以上僱員作強積金自願性供款。
外界質疑強積金能否保障打工仔未來的退休生活。有工會背景的議員指強積金收費高、回報低的同時,港人的人均壽命愈來愈長,鑑於政府推動「銀髮經濟」,建議當局向僱主提供稅務誘因,鼓勵為65歲以上僱員作自願性供款;另有議員認為應及早調整供款入息上下限、以及推動「保證回報高於通脹」的強積金產品落地,讓市民多一個選擇。
議員林振昇今日(23日)出席論壇「優化強積金強化退保功能」時表示,作為退休5大支柱之一的強積金,其收費高和對沖的問題惹來詬病,形容是「短樁」,儘管政府推出許多優化措施,但仍有改善空間。他指政府鼓勵年逾6旬人士,有能力的話應在職場作出貢獻,可是現行法例,僱員超過65歲,僱主就毋須為其供款,建議政府提供一些誘因,如稅務優惠或一些津貼,鼓勵僱主為其65歲或以上僱員供強積金。
他又指港人壽命愈來愈長,即使65歲退休,仍可能活至90歲,如果強積金供款可延長至70歲再加上一些投資回報,或會增加10多20萬港元,料對退休生活有一定幫助。
對於政府曾揚言為低入收人士代供強積金,他指政府至今仍未就有關措施提出時間表,對此感到失望,質疑政府因財赤而「縮沙」,但他指超低收入的打工仔為數有限,若政府能代供強積金,對基層工友的退休有更佳保障。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總主任何俊傑作出情景分析,假設65歲退休的時候,強積金累積款項有200萬港元,每月用8,000港元,20年後就會花光;每月用1萬港元的話,16.7年就會耗盡。至於本港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的85歲,本港女性平均預期壽命則更長,達到89.5歲,加上活到晚年,醫療開支甚為可觀,可見單靠強積金安老是不可行的,必需靠個人儲蓄和社會保障制度方可補足。
另一議員黃國亦指除強積金制度 外,須進一步優化政府的「退休三寶」計劃,考慮降低香港年金的供款年齡至50歲,讓市民及早為老齡生活「自製長糧」做準備;建議放寬安老按揭計劃,以及接受長者大灣區的住宅物業俬為抵押品的可行性。
鑑於「低風險」保守型強積金產品回報,全部跑輸通脹。他指政府推出的銀債和綠債甚至高評級公用機構債息率有4至5%,而外匯基金長期投資回報率達到4.5%,其外聘投資經理平均管理費約在0.43%,證明市場有能力、有條件推出保證回報而且收費低的強積金計劃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