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運動員故事結集面世 浸大學生感動撰文

202103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首本由大學生班底打造,記錄殘疾運動員故事的結集面世!作品集由香港浸會大學首批修讀「香港中文媒體的體育新聞與殘疾運動」通識課程的學生聯合撰寫,是全港首個同類通識課程,有份接受訪問的殘疾人保齡球手周培堅大呼訪問難忘,並使他重新憶起自己投身保齡球的初心,另一受訪者、殘疾人羽毛球代表蔡詠琪則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讓更多殘疾人大膽接受自己的缺陷,勇敢表達自己。
「香港中文媒體的體育新聞與殘疾運動」為浸大通識總整課程中的選修科目之一,在本學年首度開辦,得到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的支持共同合辦,課程以本港殘疾運動發展為出發點,希望學生對相關課題有更深入認識之餘,更志在培育一批具同理心、理解傷殘人士面對的挑戰及支持共融工作環境的社會領袖。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專業應用副教授趙麗如指,課程在籌備過程中遇上不同的挑戰,幸在香港殘奧委會及殘疾運動員的幫助下迎難而上,順利開辦這富教育意義及具社會服務精神的課程,她和擔任導師的資深體育新聞從業員李俊傑都冀望,以此作為推動殘疾運動發展的起點,往後可繼續開辦課程,長遠為本港的殘疾運動員建立一個資料庫,為本港殘疾運動作貢獻。
殘疾人保齡球手周培堅向記者透露,為作品集獻出了個人首次訪問經歷,面對同學的連珠發炮,他感到有些壓力,但又很有趣:「當知道會有學生和我做訪問時十分驚喜,因為是我首次受訪,同學仔着我說一句鼓勵年青人的說話,可能很普通,但只是不放棄,不認輸,找回自己的初心就自然會有動力。」殘疾人羽毛球代表蔡詠琪則表示大部分殘疾人士都較內向,不欲向別人敞開心扉,但這其實並不是他們的錯,也不要因為這樣而自卑:「不論身體有任何殘障或缺陷,都不要太介懷別人的眼光,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開放自己的思想,多跟其他人溝通。」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希望看到他們的經歷的同路人都能夠接收到他們的正能量,活好每一天。
修讀課程的同學並不限於傳理學院,因此吸引了不少對體育及殘疾運動發展感興趣的同學選修。就讀工商管理學院市場學的馮慇悠,本來是一名運動健將,亦有志在將來攻讀與殘疾運動相關領域的碩士學位,所以想藉今次的課程更深入了解本港殘疾運動。
她指在採訪準備過程中,始發覺之前一直低估了訪問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採訪選址、採訪流程安排,亦對殘疾運動的分級及訓練等有新認識,也因運動員「阿堅」的故事受觸動:「阿堅和我們分享他在遇見保齡球前的迷惘,因為保齡球比賽重拾對生活的方向感,人生路上除了自己努力,還要敢於表現自己,把握每次機會的到來都是他對我的啟發。」
至於同是修讀市場學的鄭綽熙,則表示自己在大學聯招時原希望入讀傳理學系,並向體育記者的志向邁進,不過最後因分數原因而轉選其他科系,選讀本課程圓了他在中學以來的願望,身為本地波球迷的他,在完成課程後希望在不同崗位,為本地體壇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