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復健:運動多「少」就夠了?-凃俐雯 醫師
201512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運動其實很簡單,所以,為了維持身體健康,離開椅子開始動吧!
運動對身體健康有很多好處,這是普遍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偏偏對於某些很討厭流汗,或者忙到沒時間運動,甚至是覺得運動很浪費時間等等這一類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運動有多麼好,或者動得越多身體越健康之類的,這些說法對於「非運動愛好者」來說,根本就是一種言語的霸凌,其實,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絕對不是怎樣才能練出肌肉,怎樣才能增加耐力,或者如何破個人最佳紀錄等等,他們關心的事情是,運動能不能有效率一點,怎麼做才能用最短的時間獲得運動的效益,到底運動多「少」就夠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從運動醫學的教科書《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引》來找答案,書中有一個章節正好也問了相同的問題,那就是「How much exercise is enough for health benefit?」,書中提到「對於靜坐少動人群而言,即使是透過增加體力活動來提高些微能量消耗,都可以使其獲得健康益處」,可見極少的體力活動都是好的,而且每週只要三到五天的運動即可,若每週運動多於三天體適能的提高就會趨緩,若超過五天體適能的提高就會出現高原期,並且會增加運動傷害發生的機率。
至於非運動愛好者關心的「最低運動劑量」,ACSM和美國心臟病協會都一致認同,每週透過體力活動累積消耗1000kcal的能量確實可以得到健康益處,這個運動量大約是每週運動150分鐘,可以大致換算成一週五天,每天30分鐘步行約3000-4000步,綜合上述的建議,ACSM給予一般人的運動指引是:每週進行五天「中等」強度運動,或者三天「激烈」強度運動,或是每週三到五天「中等」與「激烈」強度相互結合的運動。
以上這些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教科書內容,但回到現實層面上,要請一個不喜歡運動的人每週花五天做30分鐘的運動,其機率趨近于零;所以,能不能動得再更少一點就夠了呢?有位英國醫生兼BBC記者,麥克.莫里斯剛好也是運動這方面的懶人,他訪問了許多專家幫大家找到了解答,這些內容被拍成紀錄片《椅子殺人事件》,曾在公共電視的主題之夜播出,也寫成了一本書《速效運動》,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從這兩個途徑去了解完整的內容,在這裏我只把書中關於《最速效運動》的實驗發現與大家分享。
麥克本身有糖尿病的家族史,他先接受胰島素敏感度的測試,發現自己有葡萄糖耐受不良的情形,也就是身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度很差,很有機會演變成糖尿病患者,接著,他開始進行速效運動,每週三次,在腳踏車上狂飆20秒三回合,這樣下來每次總和也只有「一分鐘」的激烈運動,四周之後他再次接受測試,發現胰島素敏感度提高了25%,這個發現似乎是在暗示著「最低運動量的閾值」是可能存在的,其關鍵可能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是在於運動的激烈程度。
可見激烈運動對於身體機能的改善似乎比溫和運動還要快速顯著,在日常生活觀察中這也是相當合理的,舉例來說,體力勞動工作者,他們並不會因為每天工作的勞動而變得更健康,因為體力勞動工作,通常都是中低強度並且不斷重複相同的動作,這樣的內容並不會刺激提升身體的新陳代謝機能,反而會因為不斷重複的動作而累積傷害。但是,運動卻能為身體帶來好處,因此,不要再找藉口了,如果只是為了身體健康這個因素,其實只要「一分鐘」的激烈運動就夠了!
實際的執行方式可以分成20秒三回合,每周三次,用任何方式,例如:衝刺,腳踏車,跑樓梯,游泳,跳繩等等,只要在20秒之內把自己操到上氣不接下氣的程度就可以了,但要注意的是,進行激烈運動前還是必須要暖身,運動後也需要一小段的緩和運動,這樣才不會受傷。以腳踏車為例,先慢慢騎幾分鐘當暖身,熱開了之後,全力踩踏20秒,休息一至兩分鐘恢復一下,重複三回合,最後再慢慢騎幾分鐘作為緩和運動,前後加起來大約只需15分鐘左右即可做完一次速效運動。這樣夠省時了吧,並不需要勉強自己去跑個好幾公里,或者逼自己進到健身房裡,運動其實很簡單,所以,為了維持身體健康,離開椅子開始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