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醫療也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劉仲恒 專科醫生

2023年02月15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這年頭,可持續發展是個經常談到的話題。眾所周知,可持續發展就是在能滿足我們這一代人需求的同時,又不能讓未來世代人們滿足他們自身需求能力受損的一種發展模式。目前,可持續發展一般是在環境保護、經濟和社會發展這些範疇裏講,但大家有否想過,其實醫療保健也是個需要可持續發展的項目?香港人口持續老化,慢性病日益普遍,有醫療專家估計,10年後本港慢性病人的數目會由目前約220萬增加到300萬,佔總人口約37%。這種大幅度增長的需求,連目前的醫療系統都難以負荷,更遑論可持續發展。
要點一:通過改革改善情況。醫療服務的提供可以用經濟學的供求關係來理解,在當下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如果供應不相應提升,想得到優質服務,簡直是癡人說夢。醫療保健涉及像醫院和診所那樣的硬件,也包括醫護人員和人才培育那樣的軟件,並非一時一刻就能增加供應量。所以,另一個可行的方法就是改革。
特區政府去年底推出加強本港基層醫療服務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目的是改革醫療系統裏服務提供、管治、資源、人力和科技五個範疇,同時把主導醫療保健的理念調整為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本和以家庭為中心,把策略定為「早發現,早治療」。筆者很看重這個改革,認為如果有效落實,為市民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醫療系統的願景就可以實現了。
要點二:增加人手供應。在本港,醫護人員流失的問題相當嚴重,媒體不時也有報道。以2021年為例,醫生和護士的流失率分別是8.3%和10.1%。有見及此,醫院管理局已推出退休後延任政策,讓現職的醫護人員可以工作到65歲,也通過設立額外副顧問醫生和副顧問護師職級,來創造更多晉升機會。另外,還有一些更有創意的措施,例如推出員工低息置業貸款計劃和在工作安排上提供更多彈性選擇,以挽留前線醫護人員。再者,醫管局在聘請本地醫科畢業生和已通過香港醫務委員會執業資格試的醫生之外,也已通過有限度註冊和特別註冊的方法聘請非本地培訓醫生。筆者相信,這些措施都會成為決定醫療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要點三:大灣區醫療發展。香港擁有健全的醫療體系和素質優異的醫護人員,另一個能促成香港醫療體系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做法,就是把香港優質的醫療服務推廣到粵港澳大灣區,「把餅做大」,藉着由更廣闊市場帶來的更眾多商機和發展機會,來刺激和引領本港的醫療體系自我更新,配合本港系統裏的改革措施,發展出一個能惠及未來世代港人的可持續發展醫療體系。其實,大灣區人口高達8,500萬,是內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對於香港的醫療保健行業來說,絕對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廣闊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