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特朗普政府與俄羅斯互動頻繁,要煞停俄烏戰爭。美俄關係升溫,美媒已在戲謔,指美俄攜手勢令大國政治裏的中、美、俄三腳櫈失衡,意思是美國與俄羅斯靠近後,勢必會孤立中國。日前普京特別打了一通電話給中國領導人,似要打破這種猜疑,只是,中美俄三方關係的未來的確值得玩味。
這一個多月,美國對中國沒出甚麼狠招,坊間開始出現一些中美關係沒那麼差的輿論,持此議者,似乎將中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看作命運共同體,彷彿中國被打壓少一點就代表中美關係好,忽略了已墮進特朗普商業談判的期望管理陷阱中。事實是,特朗普不遺餘力地想令中國不痛快,而北京對他亦抱着疏離而不疏遠的態度。
外長王毅早前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發表的中美關係演講,當中便發放了一些關鍵信號,而對特朗普一再打開口牌,說有意訪問北京,中方一直不作正面回應,寧願採拖字訣慢慢觀察,都不願配合他做一場不知真假、隨時會變臉的戲。
王毅早前的演講一點不遮掩中國對特朗普及其政府言行不一的不放心,中方「任美國強、任美國橫,我自泰然處之」的應對方針,正是因為看不透特朗普遞出的樹枝是橄欖枝還是狼牙棒,故以慢打快或以靜制動更安全。何況,美國與俄羅斯「忽然蜜月」,世界添了太多不確定性,很多國家都感受到壓力,中國也不例外,這場國力與外交的博弈,也可能是中美俄三方關係的一個轉捩點。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中美俄便不斷交手,先是美國與蘇聯的冷戰,然後是美國找上中國,圖分化共產同盟。如今,美國與俄羅斯的關係,短短個多月便從拜登時期的敵對關係,變成特朗普當下的合作化解戰爭關係,如此神轉折,中國要擔心,歐洲更看得心驚膽戰。「美俄蜜月」對中國是一大衝擊,美媒認為,特朗普緩下來就會全力打擊中國,阻撓中國前進之勢。其實,特朗普根本不待緩下來,日前已宣布3月4日起會對中國額外加徵10%關稅,同期加稅的還有加拿大、墨西哥。美國一手舉關稅大棒,一手拉攏俄羅斯欲分化中俄,中國應怎樣應對?
王毅結束歐洲之行,在總結今次行程時罕有地談到中歐關係,而且拋出「中歐錨定」的說法。他說,此行感受到歐洲對華政策趨於理性務實,他們希望了解中國所思所行,願意同中國加強交流合作,通過對話妥處分歧,「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方都將同歐方一同錨定夥伴正確定位,堅持互利合作主基調,通過對話協商處理好分歧和差異。」可見那邊廂美俄攜手,這邊廂中歐已經錨定。世界那麼大,夥伴從來不缺。若中歐在國際大形勢下有新發展,從之前不熱絡、不合作,走向新的抱團或埋堆,那不正是歷史上著名的連橫、合縱術的現代演繹嗎?對這招,中國人玩得很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