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視線
美國優先撤援助 非洲回應反剝削

新聞觀看次數:15.1k
香港時間
04月08日(二)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不久,便針對1961年成立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開刀,作為其削減聯邦政府開支計劃的一部分。
2025年3月,國務卿魯比奧表示,經過6星期審查,已有超過80%的USAID援助項目被取消,涉及5,200項合約及數百億美元資金。至3月28日,美國國務院正式通知國會,將終止所有「與特朗普政府優先事項不符」的美國國際開發署職能。這政策的最大目的,其實是意圖撤銷民主黨特別是拜登政府,過去一直標榜的「優秀」人道援助工作及外交政策。
然而,曾於2016至2019年擔任非洲聯盟駐美代表、既是醫生也是非洲發展倡議者的Arikana Chihombori-Quao,就曾公開批評,美國國際開發署及英、法等援助機構在非洲的行動,表面上是幫助當地應對傳染病、饑荒,以及推行環保、教育和經濟發展,其實更關心的是藉這些援助,對當地政府施加政治影響,進行誘使,甚至威脅合作,其過去表現也劣迹斑斑。以愛滋病防治為例,不少西方醫療機構在非洲以救助之名,實際上是利用患者作人體實驗,把他們當作白老鼠研究,多於真心治理他們。
另一個可惡的例子,是它們的所謂農業援助及發展計劃,竟然大量引入基因改造種子和可對應的化學農藥,名義上是可大幅增加產量,但卻破壞生態環境及土壤,導致農作物單一化,亦威脅其他當地自然生物及農作物。
在礦產資源掠奪方面,援助的交換條件往往伴隨着貪污,勾結各國及地方政府,以容許西方政府開發礦產資源,非洲國家備受剝削。如法國在前殖民地薩赫勒地區,以平均每公斤0.8歐元的成本開採發電用的鈾礦,卻能在歐洲市場以高達300歐元的價格出售。
這類西方有政治交換條件的援助,其實是「披着羊皮的狼」,是一種新殖民主義。如今,不少非洲政府歡迎美國國際開發署撤出,並正走向團結的路上,它們要求非洲在經濟上自主,重新控制工農土地發展及礦產開採權。最突出的例子是,薩赫勒區的布基納法索、馬里及尼日爾政府,不僅先後驅逐法國及美國的駐軍,更收回礦產開發權,務求讓非洲走向經濟及政治自主,消除剝削。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