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路 炎夏無懼熱痱汗臭

新聞觀看次數:2k
香港時間
2024年06月30日(日) 16: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踏入炎夏難免會流汗,並因此容易出現汗疹及汗臭等問題。(資料圖片)
夏天出汗在所難免,但出汗過多會造成不少困擾,比如汗疹、汗臭等等。使用止汗劑,卻有機會造成皮膚局部刺激、過敏及發炎等副作用,如何化解如此棘手問題?請來鄭壹尹中醫師教路,從生活習慣、飲食及按壓穴位等多方面入手去改善大汗淋漓,讓大家就算面對炎夏,亦不會濕立立兼臭不可擋!
----------------------
潮濕氣候 生冷食物
大汗人士一大苦惱,莫過於如胸口、腋下、背部、臀部等出汗部位或皮膚皺摺處容易長出俗稱熱痱的汗疹。鄭醫師謂從中醫角度,汗疹由於風、濕、暑熱之邪外浸肌表,浸淫皮膚而不解引起,她進一步說明:「這跟香港位於南方,氣候潮濕,加上港人喜生冷、油炸、辛辣食物,多見脾胃虛弱,容易濕困,長期濕重不解,濕郁化熱所致。」鄭醫師指一般情況下讓皮膚保持涼爽,汗疹便會慢慢消退,不留疤痕。若持續數天不退,患處長出流膿腫塊、痛感明顯,或出現發燒或發冷時,便應盡快求醫。
背部、胸口、腋下等出汗部位容易長出汗疹。(資料圖片)
常吃生冷食物如壽司及雪糕等會令脾胃虛弱,容易令人濕困,長期濕重不解,會促成汗疹形成。(資料圖片)
註冊中醫師鄭壹尹(受訪者提供)
----------------------
特殊味道 成因眾多
至於汗臭,並非指汗液帶一點鹹味,而是帶甜味、尿騷味、酸臭味、魚腥味或發霉味等的特殊汗味,並於全身滲發。鄭醫師指這跟飲食不節、多煙酒、壓力和熬夜等因素有關,她以中醫角度解釋:「這使肝氣橫逆犯胃,胃不降濁,濕濁困遏,久郁化火,火毒熱盛,灼蒸體氣,令穢濁之氣外洩而形成。」她教路將滑石粉、白礬、白芷、蛇床子各30克及冰片10克研磨成細粉,混和均勻後於早晚塗抹在腋下及其他多汗位置,便能有效止汗,藉以減少汗臭形成。
壓力和熬夜等因素與汗臭息息相關。(資料圖片)
以蛇床子等藥材磨成細粉,可製成止汗粉。(資料圖片)
止汗劑利用含有氧化鋁等成分來堵塞汗腺,有可能阻塞毛孔,引發汗疹、毛囊炎等問題。(資料圖片)
----------------------
改善習慣 按壓穴道
脾虛濕困、肝膽濕熱,使久郁化火是造成汗疹和汗臭的主因。針對上述成因,鄭醫師強調從生活習慣入手,可避免汗疹和汗臭出現或惡化,她說:「飲食方面少食洋葱、咖喱、辣椒等重口味的食物,盡量以白肉代替紅肉,及多食蔬果。」另外,煙酒熬夜可免則免,並透過每天逾30分鐘的有氧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兼令汗腺暢通。與此同時,吃適量西瓜(不多於500g)及綠豆沙、或飲用冬瓜蓮藕湯、薄荷佩蘭茶均有助除煩解渴兼清暑洩熱。 亦不妨按摩勞宮穴、曲池穴和血海穴三個穴道,分別有清熱和調理氣血之效。
用餐時盡量以白肉代替紅肉,及多食蔬果。(資料圖片)
有氧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兼令汗腺暢通。(資料圖片)
飲用冬瓜蓮藕湯有助除煩解渴兼清暑洩熱。(資料圖片)
勞宮穴於手掌心,屈指握拳時中指尖對應的位置即是。(資料圖片)
學到嘢
8
一定試
2
無興趣
2
有難度
1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