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地相關部門近日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目的是要在需求側加大政策力度,着力促進居民增收減負,畢竟在外部需求備受全球貿易戰掣肘下,只有靠內循環來挺經濟增長。問題是要居民自願增加消費,首要口袋內要有錢,其次是要對未來收入前景具信心,確信這刻花了錢,明日可再賺回來,才敢去花費。要實現這些客觀條件,穩股穩樓可謂穩市場信心的關鍵,否則提振消費只能成為口號,難以實質撬動整個內需巨輪轉動。
比如汽車、智能手機,中國廠商確在世界上佔重要席位,但卻面對內地市場需求飽和的問題。畢竟這些電子消費品耐用,不會今日買、明天換,以財政政策補貼消費的刺激作用都只是短暫的。當廠商都鬥燒錢出車出機之際,若沒足夠的市場需求支持流轉,產能過剩下,殘酷的汰弱留強是必然結果。
有競爭力的中國廠商都在努力開拓海外市場,不願停留在內地市場「困獸鬥」。不過,在全球貿易戰下,關稅大棒尤其針對中國汽車業重擊,要開拓海外市場絕不容易。走出去既不容易,到頭來還得繼續深耕本地市場,政策主動多做幫扶一把,問題是居民持續加大消費的信心,從何而來?
所以說,內地穩股穩樓是首要任務。若樓市繼續一潭死水,引發債務問題及負財富效應,則消費信心從何說起?
至於股市,1月底以來由人工智能(AI)熱潮帶動的資本市場盛宴,總算是維持至今。事實上,AI與眾多行業結合,有助創造新產值,有利推動新投資,企業成功在資本市場融資,開展新項目,招聘新員工,對於帶動整體經濟可起良好成效。經濟好,居民自然願意花費,逐步形成良性的內循環,則當局催谷消費措施,才能起到實效。
是故,穩樓穩股是當前穩增長的重要基礎,催谷消費有利市場氣氛與商業景氣,各方相輔相成。還有一個重點,就是當局若能真正做到支持民營經濟,放開對民企的監管枷鎖,讓民企發揮盤活經濟的領頭羊作用,則有望事半功倍。有利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平台經濟,在這項穩內需大工程中,誠然可擔當重要角色,就看當局是否身體力行,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
不只中國,如今世界各地在美國關稅政策打壓下,都設法刺激內需,力挺經濟。不過,單打獨鬥的力量終歸受限,非美經濟體未來將尋求團結,透過相互合作擴大需求面,期望能帶來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益。如是者,一場針對內需管理的歷練,就成為各國治理經濟、應對全球變局能力的一場「大考」。
中國憑着在創科方面的突破,未來數碼化與智能化產品與服務上,迎來更多海外合作,也成為資本市場保持活躍的可持續主題。展望未來,錯綜複雜的路並不易行,但中國總算是手上不缺應對工具,得步步為營,多方強化市場信心,好讓各項支持措施能發揮實效,期望能打破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