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近年本港空氣質素不佳。
1/2
近年本港空氣質素不佳,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26日)表示,本港的重點挑戰之一是管理臭氧水平,政府需要就影響本地的光化學反應作更深入研究,找出區域內形成臭氧的主要化合物及其來源,才可對症下藥;在未來兩年高臭氧污染的日子,當局會利用已改裝的直升機隊,於高污染日子飛過污染物氣團作監測及採樣,配合船隊及陸上採樣隊,作海陸空同步採樣,以進一步提升整體空氣質素。
黃錦星指出,臭氧並非從污染源直接排出,卻是由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和氮氧化物在陽光下經光化學反應所形成,而且VOC一般包含數以百計不同來源的化合物,包括人為和天然的源頭,當局有需要深入研究影響本地的光化學反應,才可對症下藥。他指,環境保護署去年與香港科技大學及政府飛行服務隊合作,借助直升機在上空實時空氣監測,並可凌空進行空氣污染物採樣,確認當中的VOC成分,以配合區域臭氧問題的研究。
他又提到,近年約40%噪音投訴涉及工商業處所,源頭多是在商場、食肆及工廠等,多與其空調、通風、冷凍及水泵等系統相關。當局在處理相關投訴時,關鍵挑戰在於如何高效地確定誰是噪音的「真」源頭,若逐一「上樓」作巡查,所需工作人手及巡查時間甚多,同時會對眾多受查人士構成不便。
他指,環保署早前引進便攜式「聲學相機」,率先運用於調查上述工商業噪音,調查人員只要把相機面向懷疑噪音源的位置,屏幕會顯示不同色譜,可「看見」誰是最嘈吵的源頭。當局以往處理相關投訴,需派出數隊調查人員搜索多日;引進相機後,一般只需由兩位調查人員舉起相機拍攝,不久後便可「看見」噪音源頭的位置,調查效率大大提升。

空氣污染對健康構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