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內地醫護啟程赴港 將加入隔離及救治工作

202203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300名內地醫護援港抗疫,是歷來規模最大一次。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醫護人手及社區隔離設施嚴重不足。繼內地首批75名援港醫護抵港後,將於今日(16日)起開展工作。同日,新一批的300名內地醫護於今午3時許抵達蓮塘口岸,是歷來規模最大一次,未來將加入社區隔離、病人救治工作。
據了解,該批內地醫護來自廣州、佛山22間公立三甲醫院,包括46名醫生、246名護士、6名放射影像技師以及2名行政管理人員,分別來自感染、呼吸、心血管、重症、中醫等領域,大多曾參與多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且熟練掌握粵語和英語。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感謝內地醫護及專家來港協助抗疫,定有工作上需要銜接,醫院管理局亦設有渠道供港人表達意見。而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補充,內地援港醫療隊今日繼續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熟習運作情況,短期內會開始臨床工作,與醫管局的醫護人員共同為病人提供治療。
劉續稱,該批內地醫護人員在社區治療設施即將開展的臨床工作,與本地醫護人員的工作性質相同,包括接收病人、巡房、為病人提供治療、護理、處方藥物及在有需要時為病人進行急救等。社區治療設施的臨床系統及資訊,已加入中文介面,內地援港醫療隊成員可以在系統內自行輸入資料,毋須本地醫護人員代為輸入或另行翻譯。
醫管局相信,即使內地援港醫療隊與本地醫護人員來自的醫療系統不盡相同,但本着醫護人員救人的天職,以及大家都是具豐富經驗的醫護人員,雙方可以合作無間,協同為病人提供治療。醫管局再次感謝內地派出援港醫療隊來港,協助香港抗疫,除了紓緩醫管局醫護人手的壓力,亦有助提升公立醫院接收病人的能力。
另外,很多內地醫護也識英文,只是多常使用中文,而新增中文介面助他們輸入個案。至於本港醫護同樣識中文,會明白寫甚麼,亦有其他溝通方法,醫護會以合適方法治療病人。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經中央協調採購的醫療物資包括已接收的超過9,400萬份快速抗原測試包及不同個人保護裝備,包括超過1.8億個N95、KN95及外科口罩,以及超過1,400萬件其他保護裝備包括全身防護衣、保護袍、保護眼罩、保護面罩、保護鞋套及手術/檢查手套等;另有60萬盒的抗疫中成藥,及超過130萬部血氧儀。
《香港疫慌》專頁:http://hk.on.cc/fea/hk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