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減辣」草案獲三讀通過 議員要求全面「撤辣」

2024年01月31日 12:5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於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樓市「減辣」措施,立法會今日(31日)三讀通過有關樓市「減辣」的《2023年印花税(修訂)(住宅物業)條例草案》,有政黨呼籲當局應盡快全面「撤辣」,並就穩定樓市及幫助市民置業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減免40歲或以下港人首次置業的印花稅,放寬住宅按揭成數等。
經民聯主席、議員盧偉國表示,當前香港樓市正面對內外眾多不利因素夾擊,政府仍然用各種「辣招」重重綑綁打壓,動彈不得,樓市一蹶不振,對香港經濟其他領域已經造成負面連鎖反應,也削弱本地市民和海外投資者的信心,令經濟風險陷入惡性循環。來自樓宇和土地的主要收入減少,更令政府收入和財政儲備響起了警號。認為香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拚經濟、惠民生」,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盡快全面「撤辣」,令樓市早日復常。議員林健鋒則指,「辣招」已經實施了13年,香港樓市與13年前已經出現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當前樓市問題已經不是供應短缺、炒風熾熱,而是需求萎縮,市場疲弱。「辣招」已經不合時宜,更令到信心脆弱的資產市場雪上加霜,衝擊香港經濟民生。
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表示,除立即撤除所有樓市「辣招」,亦減免40歲或以下港人首次置業的印花稅,解決置業難題,挽留本地人才;進一步提高工商舖的按揭成數,讓有需要購置物業作營商用途的企業可以降低成本,方便企業出售物業套現,釋放企業銀根,並適當放寬住宅按揭成數,方便有條件的人士在樓價比較低的時候置業安居。
龍又指發展商併購舊樓重建,同樣要先付3成印花稅,待重建後方可申請部份退稅,而即使減辣,亦要先付15%,面對高息環境,時間就是敵人,辣招是巿區重建的絆腳石。任憑政府有何等周詳計劃,如優化強拍制度,但辣招一日不除,舊區重建只會停滯不前。龍續指一、二手住宅樓宇買賣,去年只得4.3萬宗,是過去20年最低,以現時持牌地產代理人數目約3.9萬人來算,差不多等如每位地產代理,一年只得一單交易。
而政府去年在放寬部份辣招之後,巿場未見起色,2023年11同12月,住宅買賣每月不足3000宗,少過上半年每月平均的4300宗。政府宣布先免後徵已經有兩個多月,稅局收到外來人才置業申請只得474宗,成交少,貨尾多,據物業代理的最新統計,一手新盤貨尾接近23000伙,是20年來新高,去年新盤單位推出逾14000伙,只賣出6700伙,銷售率萎縮至不足5成,反映樓巿消化力薄弱。龍強調減辣已不能令到經濟回春,全面撤辣是刻不容緩,畢竟樓盤供應已多到巿場無法吸納。撤辣只是移除樓巿的人為干預,其實當年的非常時期已成歷史,促請政府撥亂反正,讓樓巿重回正軌,為經濟注入發展動能。
議員陳仲尼指,減辣是朝正確方向踏出的一步,他提到,2010年樓宇一手及二手買賣的總數,是約13萬宗,之後數字一路下跌,去年只得4.3萬宗。其中,樓價400萬以下的上車盤,2010年全年有9.9萬多宗成交,但去年下跌至7100,數量下跌超過90%,可見辣招沒有令樓宇上車盤的交易量增加。由2021年至今,住宅物業巿場總體價格下跌20%左右,但600萬元以下的二手樓交易總量20498宗,2023年只有17500多宗的成交,證明樓格下跌20%,仍未刺激巿民購置上車盤。另外,辣招似乎對壓抑樓價作用不大,2010年的樓價指數163.7,之後一路上升,在2021年9月創下新高的398.1,達1.43倍。
陳又指,其實樓價水平的因素,涉及經濟增長,樓宇供應和息口水平,目前樓巿大環境已顯著轉弱,在香港經濟逆轉向下,內地經濟復甦未如預期,本地消費和巿民收入亦都放緩,樓宇一手貨貨尾大量積壓。近年美國大幅加息,導致利率上揚,置業需求萎縮,投機絕跡,交投淡靜,本地產業未成功轉型之前,樓巿股巿雙雙下跌,整個社會陷入負財富效應,令到巿道更疲弱。政府要令樓巿平穩發展,物業交易稅項應回復至2010年前的水平,即使全面撤辣效果欠佳,亦勿以善少而不為,陳形容「財爺撤辣一少步,樓有復常一大步」,冀勿受過時政策壓抑樓巿。
不過,對於全面撤辣的主張,工聯會表示反對。其中,議員鄧家彪指2022年6月樓巿開始下滑,但一個45平方米的小型住宅單位的平均售價仍然徘徊600萬,一個4人家庭若申請9 成按揭,亦要月入5.5萬元才有機會獲批,然而根據統計署4人家庭收入中位數是4.9萬元,根本無法負擔小單位的樓價,要上車就要借上借,形成「呼吸plan」的問題,亦令到香港的自置居所比率低於51%。
議員郭偉強則指今日樓價雖然同2010年相去甚遠,正從高位下跌,但何謂健康樓巿則不無疑問,是否樓巿要回復至辣招之前,炒風盛行?他又指香港已連續13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質疑樓價下跌能否解決問題,他說支持樓巿減辣,但全面撤辣就有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