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土瓜灣健身中心突結業 30名會員預繳逾7萬元 嘆年費凍過水

    新聞觀看次數:77.9k
    香港時間
    2024年03月14日(四)
    16:26更新10:34建立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6
    預繳式消費存在「走數」隱憂,土瓜灣一間開業逾35年的健身中心,今日(14日)突然貼出通告,在沒有知會會員情況下明天(15日)結業。東網接獲多名會員投訴,指健身中心早在年初已醞釀結業,逾30名會員已預繳的年費付之一炬,涉款逾7萬港元。有資深會員揭發新老闆接手不足一年,疑經營不善導致結業收場,批評政府至今對預繳式消費零監管,令會員血汗錢被騙盡。有父子兵幾乎每日到場健身,16歲兒子今年1月才入會,斥責健身中心欺騙年輕人的零用錢,亦有參與在該場健身逾20載的會員慨嘆不但損失數千元,亦對頓失好友相聚的老地方感唏噓。
    位於馬頭圍道的皇牌健美中心(King Fitness),地下為銷售健康產品的地舖,閣樓則為擺放多款健身器械,24小時開放的健身中心,會員需要透過人面識別系統才可進內。東網記者日前實地視察,發現即使是辦公時間,亦沒有職員當值,健身中心內仍有多名會員在進行健身,當中不乏大隻佬。該中心今日在地舖的玻璃門張貼結業通告,指「無奈在經濟壓力底下,無力繼續經營,只能選擇結業」。
    加入會員4至5年的陳先生直言覺得被欺壓,怒斥社會好像沒有法律,質疑他們的案例因銀碼不大而被政府部門忽視。由於中心只接受年費,所有會員必須預繳一年年費約4,600港元,他餘下的會籍大約涉及2,500港元,但最令他氣憤的是老闆沒有交代結業消息,卻被他發現公司正放盤,甚至有人上來量度位置,始知健身中心有可能結業。
    陳又指,原本當值的職員被欠薪數月,已經沒有心機工作,而健身中心新老闆接手一年後就因經營不善而結業,會員曾在聊天群組與老闆對質,對方並無否認結業傳聞,卻拒絕退還會員已繳的會費,認為政府要加強監管預繳式消費,「好似有騙子專門呃會員預繳金之後就捲款而逃,覺得好失望!」
    另一會員Peter(化名),除了自己每周5日到場健身,16歲的兒子更於今年1月,用自己儲下多年的零用錢去交了一年會費,但如今玩了不足兩個月就付諸東流,直言學生沒有賺錢能力,卻瞬間失去逾4,000港元,兒子心情十分失落,兩父子合共損失約7,000港元,更批評健身中心1月時已知道會結業,仍收取兒子一年會費是「無良心」。
    至於在這中心玩了20年健身的明哥,即使住在秀茂坪都特意搭車過來,他指之前的幾個老闆經營得很好,不明白這個老闆會這樣,主要是心感不捨,也希望老闆要向會員清楚交代,如今頓失好友共聚的場所,看看是否與其他朋友一起再加入其他健身中心。東網記者致電涉事老闆尋求回應,惟他並沒有接聽來電。
    涉及預繳式消費的投訴不時發生,然而本港時至今日,仍未有法例直接規管預繳式消費。在2013年推出《2012年商品說明(不良營商手法)(修訂)條例》,但僅用於規管不良銷售手法等不當行為,其中包括就服務作出虛假商品說明、誤導性遺漏、具威嚇性的營業行為、先誘後轉銷售行為、餌誘式廣告宣傳及不當地接受付款。
    綜觀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都有就指明類別的預繳式消費設有強制冷靜期安排,如美國紐約州、澳洲昆士蘭州及加拿大安大略省,受規管的包括健身會籍及個人發展服務合約。新加坡雖沒有就預繳式消費設立強制冷靜期,惟新加坡消費者協會推行了一項認證計劃,向指定行業推廣良好營商手法,亦會向信譽良好的商家發出認證。
    消委會發言人指,接獲5宗有關該健身中心將會結業的投訴,涉款合共23,880港元。消委會留意到美容服務、健身服務和海外渡假屋服務的合約往往牽涉大額預繳款項,提供3個行業的投訴數字作參考,涉及的投訴包括店舖結業、銷售手法及修改合約等,今年截至3月已有622宗投訴,涉及款項逾1,100萬港元。而去年全年投訴高達2,027宗,最高峰期的2021年更達3,170宗,由2021年至今年3月,涉及總金額更高逾1.9億港元。
    土瓜灣一間開業逾35年的健身中心,近日傳出經營不善將結業的消息。(李志湧攝)
    健身中心地下為銷售健康產品的地舖,惟早前辦公時間亦沒有職員當值。(李志湧攝)
    多名會員投訴指健身中心並無退回已預繳年費,估計30人涉款逾7萬港元。(李志湧攝)
    健身中心今日突然貼出通告,宣布明天結業。(讀者提供)
    健身中心3日前仍有多名會員在進行健身。(李志湧攝)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