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騙徒以「#」號短訊扮速遞公司 專家疑假基站搶信號發訊息

    新聞觀看次數:9.5k
    香港時間
    02月14日(五)
    17:43更新13:28建立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詐騙短訊愈來愈難辨真假。
    1/3
    為防範詐騙短訊,港府前年年尾開放公司或機構登記為「已獲認證的發送人」並使用「#」號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短訊。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於騙徒手法層出不窮,短訊騙案變得真假莫辨。近日有網民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騙徒近日開始模仿速遞公司以「#」為開頭,發送訊息予市民,並要求提供住宅地址作派送郵件。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今日(14日)表示,懷疑騙徒是用假基站作發送訊息,雖然覆蓋範圍很細,但若市民不小心走過覆蓋範圍,則會被騙徒的信號阻擋了原來電訊商的信號,從而「搶」去原本的信號發送詐騙訊息。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則呼籲市民,必須時刻保持警覺,無論短訊顯示任何發送人名稱,都不應隨便開啟短訊內的超連結、披露個人資料或轉帳金錢,以免蒙受損失。
    近日有市民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出,接獲以「#」為開頭的速遞公司帳號發送訊息,聲稱其包裹的收貨地址不完整,速遞員無法聯絡收件人,不能完成派送,要求收件人點擊額外連結,以更新地址。有心水清的網民就指出該短訊有不少疑點,例如短訊內容會使用內地用語「派件小哥」,附設的超連結看起來也不太真實。有網民亦指早前曾經收到,立即便打電話到速遞公司客服確認真偽,或是直接上速遞公司官網查詢訂單,以免受騙。
    方保僑表示,此類短訊騙案以往曾在內地流行,懷疑在港出現同樣以「#」為開頭發送偽冒訊息。他解釋指,此類騙案手法應是騙徒以假基站發放短訊,其覆蓋範圍雖然很小,可能只有數百米距離,但只要行經覆蓋範圍信號夠強,就會阻礙到本來電訊商信號,並「搶」了原本的信號發送騙案訊息,「因為啲短訊佢(騙徒)自己作㗎嘛,咁所以基本上個SID(安全標識符)係咩、有無#號,短訊內容係咩全部佢作。」
    他又指出,雖然受影響範圍細,但只要不小心行過便會收到,騙徒會在同一時間大量發送偽冒短訊,以求「撞彩」有市民剛巧接收到並進入該些騙案網站。方提醒市民,短訊連結的網站有可能是釣魚網站,甚至是木馬程式,在目前未有拆解方式前,只要見到一些奇怪網頁就千萬不要進入,需提高警覺,切勿掉以輕心。
    通訊辦表示,近日接獲市民查詢,稱收到以「#」號開頭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的懷疑詐騙短訊。通訊辦隨即聯絡當事人及與相關電訊商展開調查,不排除有不法份子使用非法無線電干擾器發出訊息,正聯同電訊商及警方作進一步跟進。根據《電訊條例》(第106章),任何人如沒有適當牌照管有或使用任何作無線電通訊之用的器具;或設置或維持任何電訊設施,即屬違法。任何人參與該等非法活動即違反條例第8(1)條,並會遭受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罰款10萬港元及監禁5年。
    有網民指出近日接獲模仿速遞公司以「#」為開頭的詐騙短訊。
    方保僑提醒市民千萬不要進入一些奇怪網頁。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