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已提交不同級別法院審理反修例及國安案件,分別已完成處理約96%及86%。
2019年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社會衝突,不少涉事者被捕。司法機構指在上年度繼續積極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以期加快處理法庭程序,並按需要優先處理與2019年反修例事件相關的案件及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案件。截今年2月底,在已提交不同級別法院審理的2,350多宗反修例案件及逾230宗國安案件中,司法機構分別已完成處理約96%及86%。
司法機構政務司就特別財會回覆議員提問,指由於反修例案件和國安案件需優先處理,而當中不少屬長審期的刑事案件,其他刑事案件(尤其是交付高等法院審理的答辯及判刑案件、有陪審團參與的審訊,以及源自裁判法院的上訴)的排期無可避免受到影響。
截至2025年3月底,基於多宗備受矚目的反修例案件及國安案件的審期超出預計,加上高等法院刑事法官的數目有限,約有60宗已排期審理的刑事案件需要重新排期。原訟法庭的其他刑事法律程序需時仍然較長,主要原因是國安案件須由3名刑事法官審理,使司法資源更為受壓。
隨着餘下大部分反修例案件和國安案件已排期於2025年審訊,預計這些案件對其他法庭程序平均輪候時間的影響將逐步減少。事實上,源自裁判法院的上訴案件平均輪候時間已從2023年的208日縮短至2024年的131日。區域法院亦錄得顯著改善,縱使其案件量由2023年的1,331宗上升至2024年的1,623宗,但刑事案件的平均輪候時間仍然由2023年的442日縮短至397日。
司法機構預期各級法院的平均輪候時間在未來數年大致會穩步縮短並會持續在切實可行的範圍內力求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