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鑑春秋 - 謝寒冰 台灣資深評論員
美國的新世代反思

新聞觀看次數:14.4k
香港時間
03月27日(四)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外交事務》上月發表華盛頓智庫學者沃海默和卡瓦納的文章《台灣迷思:美國戰略不該寄託在一場無法獲勝的戰爭》,引起各方矚目。文章的論點,就是為了台灣與中國大陸發生軍事衝突代價過高,美國無力承受,美國應刻意戰略模糊,並將台灣武裝成「豪豬」,從而有可能在政治層面上遏止解放軍入侵,或者利用「不對稱」戰力讓解放軍付出龐大代價,迫使北京思考是否要鋌而走險。
沃海默雖然對媒體強調並非棄台,卻也同意美國候任副防長柯伯吉「台灣是美國非常重要的利益,卻並非攸關生死的存在」這樣的觀點,他認為美國仍應在軍事的灰色地帶打擊中國,並且利用資訊戰與經濟戰進行箝制。但重點還是台灣要提高自身防衞的決心,例如大幅調高軍事預算佔比,以及提升後備軍力,亦即展露出不惜和北京玉石俱焚的決心。
賴清德顯然聽到了這些,所以宣布明年將軍事預算提高至佔GDP的3%,而且提出所謂的「賴17條」,不僅盤點後備軍力,擴張民防人數,還要大規模進行言論與思想控制。然而,賴清德卻沒有看到沃海默的另一個警示,那就是台灣在提升戰備的同時,也必須在政治上對北京保持謹慎。過度的鷹派與鴿派,都會讓局面逐漸失控,這不是美國想要看到的,也對台灣沒有好處。
沃海默特別指出,這篇文章並非為特朗普而寫,他認為美國今天國際策略的轉向,並非來自於特朗普,而是面對「後911時代」美國的各項挫敗,是否還要花費如許高昂的代價去維繫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所進行的一整個世代的反思。特朗普只是這個新世代思想的表現形式罷了,整個世界都要對新世代的美國擬定全新的應變與對策。
謝寒冰其他文章: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