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想了解美國的戰略重心,要看美國的海外駐軍分布。單從公開資料,可見美國的海外駐軍和軍事基地集中於日韓和歐盟。最多駐軍及海外基地在日本,其次是德國,接着是南韓。日韓合起來近10萬美軍,近200個基地,一直以來是美國重兵駐紮之地。以基地設施,駐軍可迅即增加,還有關島與夏威夷的支援。
對日韓如此重視,一是韓戰越戰的影響,韓戰未嘗終戰,兩戰都是美軍不利。對手的北韓、越南,加上中國、俄羅斯,美國加日韓未必能在軍事上對抗,不得不派駐重兵,並在日韓加強聯合的軍事控制權。二是近年中國的復興,在聯華制俄方面,美國成功摧毀蘇聯,但中國與美國仍有基本的矛盾,包括中國社會主義體制與共產黨政權。中國也是與美國在東亞爭取日韓支持的潛在競爭。
自中國反貪腐,美國想和平演變中國無望後,便針對中國進一步加強東亞的軍事布局,包括武裝台灣、扶助台灣,以及在菲律賓廣設軍事基地。由韓越戰開始,美國防華的力度日益加強。對美國來說,猶幸中國並沒有如俄羅斯那樣擴張勢力,還可在東亞圍堵中國,等待時機與積累力量(在日韓台),以全力對付中國。
美國海外軍力第二集中點是歐盟,以德國為主,因其與日韓同屬戰敗國,但駐軍規模只及東亞的三分之二。即使烏克蘭戰爭爆發,駐軍比不上東亞。歐洲方面美軍目標是俄羅斯,一是冷戰以來的敵對;二是普京上台,俄羅斯復興,和平演變的機會也失去。在烏克蘭戰爭後,美國計劃由歐盟用北約名義頂上抗俄。美軍不會撤,但減少規模。
歐盟與美國是大致同種同源,兩地文化宗教相同,歐洲與俄羅斯有幾個世紀的衝突歷史,美國大可依此分化歐俄。
至於東亞,中國與日本有歷史衝突因素,但南韓仇日容易親華,北韓的影響龐大。日本戰敗於美國,卻與中國同文同源,文化相近,和解合作的機會在解除歷史仇恨後,應可比與美國融合更易。只要中國復興,日本可能會改脫亞入歐為回歸亞洲。在美國看來,日本也是政治不穩因素,需防範,不會輕易讓日本擴軍。美軍在東亞,便首防中國,並同時防範北韓。俄國與日本,乃至可能政治轉變的南韓。戰略上,美國不能不駐重兵於東亞,也不得不減少在歐洲的負擔,讓歐盟頂替。
東亞歐洲以外,則無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