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習訪越南-陳文鴻 研究院院長

2025年04月16日 00: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美關稅之戰外溢到中國的周邊國家。
一是越南、泰國、柬埔寨和老撾等周邊國家,同時也是中國出口加工工業轉移的地區,因此被美國施加重稅,大部分均在40%以上,目的是遏制中國利用它們來逃避出口美國的高關稅,也用打擊它們來阻嚇和打擊其他國家與中國合作的傾向。
二是中國反制。習近平出訪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重點是越南。中越兩國簽署了協議,包括鐵路和生產鏈合作,以加強兩國的經濟整合,有關協議多已在談判中。今次全面地簽訂協議,實際上是向美國示威。越南本來求美國互以零關稅解決,美國拒絕,越南便只有與中國合作,以抗美國霸凌。而這樣的整合影響深遠,不是短期權宜之策,且中越兩國是明顯以此去羞辱美國。特朗普對此回應稱,中越此舉是合力「搞垮」美國,憤怒之情溢於言表。
越南已替代泰國,成為東南亞最重要的出口加工工業重鎮,也因此會受美國高關稅重創。但中國與之關係密切,一是不少加工工業源自中國投資;二是中越經濟互補明顯。雖然越南人口不及中國的十分之一,只是廣東省的規模水準,但人口年輕,適可抵銷中國人口老化的問題,成為中國出口加工工業最佳轉移和發展的選擇。且越南位屬東盟,與東南亞各國有自由貿易及其他經濟社會合作關係,可成為中國在東盟裏最主要的插入點。
兩地鐵路連接、海運相通,在實際經濟上,越南扮演中國最重要的近鄰生產和物流基地,經濟整合形成雙贏之勢;在社會文化至地緣政治方面,都會促成更大連結,有助於區域融合,也可作為對抗美國侵略的主要緩衝區、前沿防衞陣地,從各個方面都對中國有巨大的戰略價值。中越又本來同文同源,更使地緣戰略有深厚的社會文化條件支撐,正是中國推行雙邊與區域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的最佳着力點。
特朗普的關稅霸凌,促成中越更緊密合作,且不會是權宜之策,也不是短期的發展,而是朝着更長期區域融合、共同開發的方向演進,影響所及,便不是當前的中美之爭,或僅僅中越關係,而是全域政治有即時和長期效應。
中越關係的深化,東南亞政局的轉變,都應拜特朗普高關稅鬥爭所賜了。歷史的發展可出人意表,反映歷史發展的變化,還有極多不為人所了解之處。
陳文鴻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