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人北上消費蔚然成風,導致香港的零售餐飲行業生意持續低迷。更甚的是,內地多個知名網購平台紛紛南下攻港,令本地零售商面臨愈來愈多的競爭者,未來日子恐怕只會更加難熬。
記得早些年內地興起網購時,許多港人仍習慣線下消費,他們有各種解釋,說甚麼香港購物太方便,樓下就有商場,不需要網購,網購是在內地一些偏遠城鎮才有用;有人則歸因於港人對品質要求挑剔,習慣摸過試過才放心。後來香港有一些人搞過網購平台,不過普及率始終不如內地。到了近年內地過江龍大舉攻港,本地零售商才知驚。
這也說明了一個事實:香港不是沒有網購的土壤,而是香港企業很難做得好。因為互聯網是講求規模效應的地方,內地去年網購用戶規模超過9億人,市場足夠大。許多網購平台在內地深耕多年,一早有成熟的模式。反觀香港市場細小,遠遠達不到規模效應的門檻。更重要的是,香港只是內地網購平台出海的其中一個地方。美國對華貿易戰不斷加辣,中國正在主動出擊開闢新市場。透過網購平台出海,將內地價廉物美的商品銷往海外,某程度上正是配合國策。所以近年許多內地網購平台已把包郵範圍擴大至東南亞多國,並非只局限於香港,亦不單是為了盈利。
香港過往的角色是買辦,通過溝通中國內外供需以賺取佣金。但互聯網時代是平台取代中介,香港的傳統優勢逐漸消失。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很多人總是說香港錯失機遇,但某程度而言並非香港走寶,而是這些領域根本不是香港的優勢所在。換言之,香港無論是融入大灣區還是開拓國際交往,一定要找準自己的核心優勢,不能東施效顰,人做我又做。